一碗方便面, 如何锚定“好面标准”? 看康师傅的底气与门道

  • 2025-07-23 05:13:47
  • 649

作者丨Amy

在商品极大丰富的当下,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选择,反而变得更谨慎了。

胖东来同款能被全国抢购,盒马的爆款热度居高不下,本质上都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了“能闭眼买”的信任感。

那么该如何建立消费者的这种信任感呢?其实整个市场都在寻找答案。对于快消行业,尤其在方便面赛道,同样存在产品高度相似、口味竞争内卷的情况,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品质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答案。

不过,这一现状或许即将发生改变。

笔者从最近的品牌动向观察到,康师傅今年以来在品质标准方面动作频频,开始通过输出名为“形劲质料”的好面标准,使这些隐藏在制造体系背后的好品质能被“说得出来、看得明白”,率先抢占这片心智高地的最终心智定义权。

今天的消费者,不缺选择

但更看重“靠谱”

当下的消费市场,从不缺商品。走进便利店或打开购物App,琳琅满目的新品扑面而来,但选择越多,决策却越难。

德勤《2025全球零售力量报告》指出,58%的消费者因选项过多而感到困扰,75%表示“商品难找”。看似繁荣的供给背后,是越来越多人的品质焦虑。

小红书上“避雷”贴比比皆是,超市货架前,消费者反复犹豫,最终还是选择那些“吃过、不踩雷”的老品牌。某华东KA渠道代理商坦言:“新品太多了,消费者都很谨慎,不是我不想卖新品,是真卖不动。”

今天,品牌光有声量已经不够。很多新锐品牌靠一个单品爆红,但热度却转瞬即逝,反而真正能留下来的,是让人吃过后还愿意回头的“靠谱感”。

那么一碗面,该如何成为这样的“靠谱”代表呢?

这次,康师傅给出了它的行业解决方案。它带着航天专利和美味代言人郭麒麟,通过一场场系统性的品质标准建构,用30多年来提炼出的“好面标准”,把一碗面的品质标准讲得透、讲得实、讲得让人信服。既是做到了对“靠谱”的回应,也展现了品牌穿越红海的底层能力。

“形劲质料”:康师傅要用“好面四大门道”

重塑方便面行业品质标准

在高度同质化的快消市场,产品再好,如果讲不清楚、传播不出去,也难以形成真正的品牌资产。

笔者认为,康师傅这次品质标准建设的最大亮点,是成为了行业第一家提出一套对消费者简单易记的好面标准的企业,做到了心智层面的人无我有,同时也刷新了行业品质护城河的新高度。

什么是一碗有品质的好面?从对外传播的内容来看,康师傅将品质标准用四个字高度概括总结:“形、劲、质、料”,也被康师傅称为“好面四大门道”。

具体说来——

形,是面饼浑圆完整。康师傅首创的浑圆面饼,圆桶配圆面不掉渣不易碎,吃起来更方便;

劲,是面条口感劲道。加注麦芯粉的面粉经过三揉七擀十道压延,薄厚一致、嚼劲十足;

质,是航天专利技术。康师傅应用了航天专利温控技术,让全国各地不同工厂在精准控温下产出的面条口感更稳定,同时口感更劲道、爽滑;

料,是配料精挑细选。康师傅在河北康巴诺尔、陕西神木、新疆喀什等地建立了“环境友好蔬菜基地”,让三地的新鲜、优质食材直接以料包形式走进千家万户。

通过“形劲质料”,康师傅既完成了对产品力的提炼,也搭建了用户识别品质的“认知坐标系”。基于这四个关键词,康师傅就能系统性地讲出行业品质标准,并通过产品细节、可视体验、技术背书等层层展开,形成立体化讲述。

为了让这套标准被消费者真正“听懂”,康师傅选择了郭麒麟这个“天选之人”,通过探厂视频,把复杂的产品门道讲得通透又有趣,讲成一场观众爱看的内容。

从人设来看,他是“土生土长的天津人”,形象真实,老乡视角探厂,天然具备信任感;

从传播角色来看,他不是站台代言人,而是“用户嘴替”+“品牌翻译官”,让品牌说人话、技术接地气。

从表达方式来看,他具备天然的“内容转译力”,能用相声化语言把技术讲通、讲活。例如“这不是圆,是讲究”“我跟它掰手腕”等,句句带画面、好记易传播;甚至连“全国首个应用航天专利的方便面企业”这种技术背书,也因为他的演绎而被更多年轻人记住了。

在内容碎片化、信息过载的当下,这种“内容结构+人格表达”的打法,既让好产品说得清楚,也让品牌心智更易形成。

在这套“形劲质料”的标准体系之下,好面的标准不再抽象,用户更容易在心中建立“康师傅=更有料、更好吃、更靠谱”的结构性认知。这种可讲述、可被高度复述且验证的品质标准,让品牌信任得以具体化,也让营销内容变得更具说服力。

“品质标准”的背后

是康师傅30年做对了“难坚持”的事

不是每个品牌都能构建出品质标准,那为什么康师傅能呢?

答案也不言而喻,就是这个品牌三十年来持续构建的底层能力——品质的标准化、产品的专业化、品牌的长期主义。

很多人以为,康师傅的品质标准是这几年才建立的。其实不是。

从早年方便面刚进入中国市场,康师傅就开始推动全国统一的产品风味与工艺标准。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——南甜北咸、西辣东鲜,每个区域都有不同口味偏好。但为了让一碗红烧牛肉面在每个城市吃起来都一样好吃,康师傅在工艺上不断突破。

其使用的核心技术——航天专利温控技术,是康师傅与中国航天八年合作的成果之一。这让康师傅的面在天南地北都能保持一样的口感,稳住品质核心。

这样以长期主义为核心的品质技术积累,为康师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正是因为这份对品质的坚持,康师傅才能从一碗面走向亿碗面,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,也构筑了渠道一直以来的信心基础。

过去经销商最怕的是什么?怕压货,怕不动销。现在市面上产品太多,消费者谨慎,经销商选品时自然也更保守。

但像康师傅这样的品牌,因为有稳定的质量体系、技术标准、以及清晰的消费者认知锚点,能让经销商敢于大胆压货、终端敢于主推。

有经销商坦言,“康师傅这样能一直坚持品质标准、还能请央视和航天做背书的品牌,终端听了也信、推起来也顺,我们也更愿意长期做。”

写到最后

在如今“卷声量、卷创意”的市场中,真正能穿越红海的,从来不是最响亮的口号,而是能赢得消费者持续的信赖。

康师傅作为方便面行业领军者,第一家提出明确、好记的好面标准,以“形劲质料”为关键词,将产品标准化、信任可视化;以郭麒麟探厂为媒介,把“好面品质的行业标准”讲进消费者心里。

这不仅是对一碗面好吃逻辑的再解构,更是一次面向全行业的品牌资产表达示范——标准越清晰,消费者越有判断力,品牌越不容易被替代。

纵观行业,那些真正回归产品逻辑、坚持长期主义的品牌,也终将在红海中赢得穿越周期的力量。